有限目标的防御战·第八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第八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第八

作者:克劳塞维茨

出自————《战争论》《战争计划·第八

出自————《西方军事著作

      防御战的最终目标,正象我们从前已经说过的那样,决不可以是绝对消极的。即便是力量很弱的防御者,也一定会拥有能够影响敌人和胁迫敌人的某种手段。

   我们可以说,这种目标就是脱垮敌人。既然敌人想往的是积极的目标,那么他的任何一个没有成功的行动即使除了兵力损失以外没有带来任何后果,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后退。而被进攻的一方所受到的损失却不是无谓的牺牲,因为他的目标就是坚守,而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这样一来,人们好象就可以说,防御者的积极目标就是单纯的坚守;如果人们可以肯定,进攻者在经历了一定次数白费无益的尝试之后一定会感到疲倦而舍弃进攻,那么,这种看法也许是对的。然而,进攻者这样做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只要看一下兵力损耗的具体情况就能够知道,从总的对比来看,防御者处在不利的地位。所谓进攻遭到减弱,只是就可能出现转折点的意义来说的;在本来不可能出现这种转折点的情形下,防御者受到的减弱当然要比进攻者大,这一方面是因为防御者是较弱的一方,即使双方的损失相等,防御者的损失相对地说也比进攻者大,另一方面是因为防御者的一部分国土和补给基地通常会被对方占领。

   由此可见,进攻者会放弃进攻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假如进攻者一再进攻,而防御者除了抵御进攻之外不会进行别的什么行动,防御者就没有办法阻止对方的进攻早晚会得到成功的危险。

   因此,即使在现实中强者力量的枯竭,或者更准确地说强者的疲劳,常常导致了媾和,那也是因为战争在大部分场合具有的不彻底性而造成的,在理论上不可以把它当作是这种防御的总的和最终的目标。这样一来,这种防御只能从等待的观念中寻找它的目标了(等待原本就是防御特有的特征)。等待这个概念包括情况的改变,处境的改善,当处境根本不可以经过内部的方法即通过抵挡本身求得改善时,就只好盼望外力来帮助改善。所谓外力来帮助改善,也就是指政治关系的改变,这也许是防御者有了新的同盟国,也许是原来反对他的同盟瓦解了。

   在防御者兵力少而不能够进行任何猛烈的攻击时,等待就成为目标。不过,依据我们给防御定下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防御都是这样的。依据我们的概念,防御是较强的作战方式,正因为这样,在有可能用强烈程度不同的还击作为目标时,人们也可以进行防御。

   我们应该在最初就把这两种情况区分开,因为它们对防御有不同的影响。

   在第一种情况下,防御者试图尽可能地长期地占领并完全地维护自己的国土,因为防御者这样做能够获得的时间最多,而获得时间是达到他的目标的唯一途径。防御者在多数情况下也能够达到积极的目标,而且这能给他提供在媾和时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但他还是不能把积极目标作为战争计划。当在战略上处于这种被动状态时,防御者在某些地区可能得到的利益只是抵挡住敌人的进攻;即使他在这些地区获得了优势,也必须转用在别的地区去,因为在这种形势下各处的形势通常都是紧急的;如果他连这样做的机会都不能得到,那么就只能去获得微小的利益,即获得暂时休整的机会了。

   在防御者的兵力比较大时,防御的目标和本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他也能够采用一些小型的进攻行动,如入侵、牵制性进攻、进攻个别的主要地区等,但这时主要的目的是取得短时的利益,以用来弥补偿之后的损失,而不是永久的占据。

   但在第二种情况下,防御中已经包含有积极的想法,防御已带有不小的积极的性质,而且各种条件越容许进行猛烈的还击,积极的性质就越多,换言之,是采用主动防御,以便在未来真正确有把握地发动第一次还击,给敌人设下的圈套就越大胆。最大胆的,成功时效益最大的圈套就是向本国的腹地撤退!这也是同上一种防御方法差异最大的一种手段。

   只要回忆一下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和俄国在1812年所处的不同状况就能够知道这一点了。

   在战争开始的时候,腓特烈因为已经完成战争准备而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为他夺得萨克森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萨克森的确是他的战区的一个非常自然的补充部分,因为对萨克森的占据不仅没有减弱他的军队,反而还加强了他的军队。

   在一七五七年战局开始时,他曾企图不断地发动战略进攻,在俄国人和法国人到达西里西亚,马克和萨克森战区之前,他发动战略进攻并不是不可能的。这次进攻失败了,他被迫在战局后期采用防御的手段,不得不再撤出波希米亚,从敌人的手中抢回他自己的领地,当时,他用的是同一支军队首先向奥地利人发动了进攻才抢占回自己的领地的。然而这种优势也只是防御为他准备的。

  一七五八年,当他的敌人已经缩小了对他的包围圈,而且兵力比较已经开始对他十分不利时,他还企图在摩拉维亚发动一次小范围的进攻。他想在敌人还没有全部准备就绪之前抢占阿里木次,但他并不是想保留这个地方,更不是想把它当作继续进攻的基地,他是想要利用这个地方把它当作对付奥地利人的一个外堡,作为反接近壕。这样做能够使奥地利人不得不把这次战局的后一阶段全部用来收复这个地方,甚至还能够使他不得不为收复失地发动第二次战局。但是腓特烈的这次进攻失败了,于是他放掉了进行一切真正的进攻的想法,因为他认识到进行这样的进攻只能增加兵力对比的差距。把兵力集中分配在他自己的每一个区域的中间,即萨克森和西里西亚,利用战线不长这个有利条件向遭到威胁的地区突然加强兵力,在会战不能够躲开时就进行会战,有时机时就发动小型的入侵,然后就悄悄地等待,为有利时机的到来贮备力量,这就是他进行战争所计划的基本内容。在执行这个计划的过程中,他的目标越来越消极了。他知道即便是胜利了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也就力求付出不大的代价来对付局势的发展。对他说来,这个时候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赢得时间,如何维持他以前所占领的地方,他对土地越来越珍惜,甚至不惜进行真正的单线式防御。亨利亲王在萨克森的兵力设置和国王自己在西里西亚山区的设置都可以说是单线式的防御。我们从腓特烈大帝给达尔然斯侯爵的信中就能够了解到他企盼冬营的急切心情,以及当他没有遇到重大损失就顺利地进入了冬营时十分高兴的情形。

   我们认为,哪个人要在这方面遣责腓特烈,只看到他的勇气削弱,哪个人就会得出非常随便的判断。

   现在在我们看来,崩策耳维次营垒、亨利亲王在萨克森的阵地和腓特烈大帝在西里西亚山区的阵地已经不再是能够寄托最终希望的手段,拿破仑这样的人物是会非常快地冲破这种战术上的蜘蛛网的。但我们不可以忘记,这是因为时代发生了变化;战争变得已经全都不同了,它是由一些和从前不相同前的力量进行的;在那个时候可以发挥作用的阵地现在已经不再起作用了;同时,在这里需要注意的还有敌人的特点。而在哪个年代,那些连腓特烈自己都感到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方式,用来对付帝国军队,道恩和布图尔林这些人,就已经能够把它们看作是最高的智慧了。

   战争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腓特烈利用悄悄的等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躲开了那些可能会使他的力量碰得粉碎的危险。

   一八一二年战局开始时,俄国人同法国人的兵力比较要比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同敌人的兵力比较不利得多。然而俄国人却能够在战局进程中极大地加强自己的兵力。对拿破仑说来,整个欧洲在暗中都是他的敌人,他的力量已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西班牙的消耗战搞得他措手不及,幅员辽阔的俄国使俄军能够通过长达上百普里的退却来最大限度地减弱他的军队。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只要法国的进攻不能获得胜利(亚历山大皇帝不媾和或者他的百姓不叛变,法国的进攻又如何会取得成功呢?),俄国就有可能发动强烈的还击,而且这种还击还会导致敌人的灭亡。可见,即使最高超的智慧,恐怕也不可能提出比俄国人在无意中执行的计划更好的战争计划来。

   虽然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计划,甚至会感到这样的计划是荒诞的,但是现在却不能作为我们不把这种计划当作正确的东西提出来的理由。假如我们想要从历史中学习,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当作是未来也许会发生的事情。而且在向莫斯科进军之后所出现的一连串的重大事件,决不是一些偶然的事件,任何一个对这种事情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会承认的。如果俄国人可以勉强地在边境进行防御,那么,法国力量的衰退和对俄国有利的剧变还是有可能出现的,但这种剧变绝对不会是那样坚强有力,那样具有决定性意义。俄国获得的这个巨大利益是用牺牲和冒险换来的(当然这种牺牲和冒险对其他所有的国家来说都是太大了,对大部分国家来说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由此可见,人们永远只有经过积极的措施,也就是用决战作为战斗的目标,而不是以纯粹的等待作为目标,才能获得巨大的积极战果。简单地说,即使在防御中,也只有下大赌注才能得到大的利益。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