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战国时期的战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五、战国时期的战争

五、战国时期的战争

作者:中国  史仲文  胡晓林

出自————《中国春秋战国军事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五、战国时期的战争

        (一)魏国的争霸战争

        魏文侯是战国时著名的英主,他重用李克、翟璜、吴起、李悝一批贤臣,较早地实行了变法,推行封建化运动,在战国初期国力发展很快,成为当时的霸国。魏国的争霸战争,还带有春秋争霸战争的性质。文侯争霸的战略是团结韩、赵,使三晋力量汇合为一。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以创建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周威烈王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魏国开始向秦国进攻,在郑(今陕西省华县)大败秦军。次年,魏又派公子击攻取了秦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东南)。周威烈王十七年,魏文侯又任吴起为将,率军攻秦,在两年当中先后夺取秦在河西的列城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县南)、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等,并把各城寨连结起来,筑为魏西境之长城。在魏军的连续打击下,秦的河西领土全部落入了魏国手中。秦被迫退守洛水(今陕西北部)。

        周威烈王十八年,魏文侯又派将军乐羊率军越过赵国进攻中山。经过三年战争,终于把中山灭掉。

        魏国东向击齐,南向击楚的军事行动,是联合了韩、赵一道进行的。三晋联合作战军事力量无疑较春秋时晋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连战皆捷,所向披靡。周威烈王二十一年,齐公孙会带廪丘(在今山东郓城县境)叛归赵,齐军伐赵。魏率韩、赵与齐大战,三晋获胜,“得车二千,得尸三万”第二年,魏、赵、韩联军又攻入齐国长城,齐国为之震动。

        周威烈王二十四年,魏、韩、赵为抑制楚国势力北进,又联兵在乘丘打击楚国。周安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文侯又与韩、赵联兵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大败楚军,乘胜追至榆关(今河南舞阳县),再败楚军,并进占了襄陵(今河南睢县),使楚国在中原受到严重挫折。大梁从此成为魏国领地。周烈王五年(公元前371年)魏又攻夺了楚的鲁阳(今河南鲁山县),扩大了魏在黄河以南的领地。

        周安王十五年魏武侯即位。武侯的才智较之文侯相去甚远。在内政上,不善于任用贤人,致使吴起离魏去楚,痛失栋梁。在外交上一改文侯团结韩、赵的方针,经常与韩、赵磨擦,三晋关系出现裂痕。周安王十九年,魏为争夺卫国与赵国冲突,在兔台大败赵军。两年后,赵联合楚国战胜魏军,攻取了魏的棘蒲(今山东魏县南)、黄城(今河南内黄县西)。周烈王元年(公元前375年),魏、楚在榆关交战时,韩乘机灭了魏的与国郑。

        周烈王六年魏武侯死,国内发生了公仲缓与公子䓨的争位之战,引起韩、赵两国干涉。赵企图杀公子䓨,韩要杀公仲缓并肢解魏国。韩国因与赵国意见不和退了兵。公子䓨得以打败公仲缓与赵国,夺得君位,即位为魏惠王。惠王在位时,也未能修复与韩、赵的关系。虽然他们有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暂时采取联合行动,但由于他们自身根本利益的冲突,互相争夺、互相斗争迫使他们走上各自发展的道路。

        三晋分裂以后,魏因隔着赵国无力控制中山,于是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乘机复国。

        周显王三年(公元前366年),魏、韩联军在洛阴败于秦。两年以后,秦攻魏石门(今山西运城县西南),魏又战败,损失兵力达六万多人。

        周显王七年,魏为扩展领土再与韩、赵冲突。魏相公叔痤在浍水北岸大败韩、赵联军,俘虏赵将乐祚,夺取了赵的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同年,秦庶长国率兵攻魏大梁(今陕西韩城县西南),大败魏军,俘获魏相公叔痤,攻占了庞城(即吴起夺取秦的繁庞)。

        魏在秦、赵、韩的夹击下,于周易王八年迁都到大梁。

        魏迁都到大梁后,与赵、韩交换了一些土地。魏把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浮水一带交给赵,而赵把伸入魏国境内的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交给魏。魏把鹿地交给韩,而从韩取得了平丘(今河南封丘县东)、户牖(今河南兰考县北)、首垣(今河南长垣县东北)、轵首(今河南济源县西北)。这样魏在中原的土地连成一片,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地位。

        但是,由于魏惠王不听相国公叔痤之计,未能信用卫鞅,又凭借祖父余威向秦、齐、韩、赵、楚四邻挑战,“致四邻沟沟自卫,环起与之为难”,终于导致桂陵之战,使魏在中原的霸业走上了下坡路。

        (二)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魏在惠王时,位于中原东、西、南三面的齐、秦、楚相继转强,惠王又不能团结韩、赵共同对敌,所以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在惠王继位的最初十几年,为与秦国争夺河西先后交战六次。周显王元年,齐、魏又在观津发生战争。周显王七年,魏再与韩、赵联军冲突。惠王为摆脱困境,继续发展文侯事业,恃其强大武力,采取先制服赵、韩,再图争霸中原的战略方针,发动了桂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魏惠王命将军庞涓率军八万,进攻赵国邯郸,攻势甚猛。赵国向齐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齐相邹忌主张不救,段干朋则主张救,说:“不救不义,且不利”可以先派兵去攻魏国襄陵(今河南睢县),以疲惫魏国,待魏军攻下邯郸,再乘魏军精疲力尽时救赵攻魏。威王采纳段干朋主张,派兵联合宋、卫会攻魏国襄陵

        秦乘魏国围攻邯郸之机,在元里(今陕西澄城县南)打败魏军,攻占了魏的少梁(今陕西韩城县西南),楚宣王也派景合为将率兵救赵,攻夺了魏国睢水、浍水之间的地区。

        魏国围攻邯郸近一年,于周显王十六年攻克邯郸。齐见疲魏目的已达到,遂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八万精兵救赵。孙膑针对齐、魏两军的形势,提出“批亢擣虚”之计,即大军不北上直接救赵,而直捣魏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迫使侵赵魏军“释赵而自救”这个计谋后被人称为“围魏救赵”之计。齐国进入魏国后,孙膑又建议田忌首先派齐城、高唐两位都大夫去攻击魏国在东阳地区的重镇平陵(郡安陵,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平陵南有宋、北有卫、中途有魏国的币丘,攻城军粮道易被切断。而齐军偏偏选择这颗钉子来拔,目的是向魏军示疑,给魏军造成齐将“不知事”的假象,齐两位都大夫未到平陵即在中途被魏军打败,起到了疑敌的作用。田忌、孙膑为疑误魏军又派轻车锐卒直攻魏都大梁,以激怒魏君,让他逼迫庞涓回军来救。同时又分少量步兵随车兵而进,麻痹敌人,而主力大军则集结待命。庞涓果然中计,他凭借胜赵之余威,率军回救,见齐军的布署大不以为然,产生了骄傲轻敌思想,令大军抛弃了辎重,昼夜不停地前进,并亲率轻兵奔袭齐军。田忌、孙膑则率齐军主力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设伏截击,庞涓率追兵赶到,齐军突起一战而克,歼灭魏军,活捉庞涓。

        桂陵之战是魏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尽管在桂陵之战后,魏惠王凭借文侯奠定的雄厚基业,一度在襄陵打败了齐、宋、卫联军,稍稍挽回一些颓势,但从此走上下坡路则是确定无疑了。齐国在桂陵之战后,声威大振,开始取代魏国,成为中原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

        桂陵之战以后,魏虽然走上下坡路,但仍保持着强国的声势,卫鞅仍认为“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对于魏国不敢掉以轻心。周显王十九年,魏国攻秦上郡的定阳(今陕西延安东),迫使秦孝公在彤(今陕西华县西南)与魏王相会讲和。周显王十八年,魏与赵成侯在漳水上结盟,同时将邯郸归还赵国。周显王二十一年,魏又与刚刚继位的赵肃侯在阴晋(今陕西华阴县东)相会,与赵修好。魏在采取了与秦、赵讲和的同时,则开始打击韩国,企图对四邻各个击破。周显王二十四年,魏在马陵(今河南温县西北)击败韩国。周显王二十五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市南)召集宋、鲁、邹、卫等小国诸侯相会,秦也派公子少官参加,魏惠王在会上自称为“王”。

        魏国称王的举动,引起了齐、楚、韩等大国诸侯的不满,以韩国的抵制为最力。

        所以,周显王二十七年,魏再次任命庞涓为将,率兵伐韩国。韩遣使向齐求救。齐威王大会群臣,商议对策。齐相邹衍说:“不如勿救”。将军田忌主张早救,说:“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孙膑则认为:“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主张待韩、魏交兵、双方疲惫之后,再发兵救韩,是“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威王采纳孙膑意见,私下答应出兵救韩。韩仗恃齐国,与魏展开五场大战,接连败北,只好举国听命于齐。齐威王遂于次年(公元前341年)选派田忌、田婴为将,孙膑做军师,率兵救韩。

        齐军的行动如桂陵之战一样,仍然直捣大梁。魏惠王闻齐军出动,命攻韩之军归国,为雪桂陵之耻,大兴十万之师,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迎击齐军,想与齐军决一死战。

        齐军得到魏国起兵迎击的消息后,孙膑向田忌分析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就利用魏军急躁冒进的特点,献诱敌轻进的减灶之计。命全军在后撤的第一天建供十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供五万人吃饭的灶,第三天又减为供三万人吃饭的灶。庞涓见齐军军灶锐减,认为齐军胆怯,士气低落,大喜过望,说:“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于是抛开步兵,只率领轻车锐骑兼程进击齐军。

        孙膑预计魏军行程,日落时当至马陵(在今山东郯城马陵山)马陵山系低山丘陵地带,沟壑纵横,马陵道状似葫芦,齐军主力在这里设下埋伏,专候魏军。待庞涓率军追至马陵道,天色已黑。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自相践踏,庞涓羞愤自杀。齐军乘胜进击,消灭魏军主力,俘虏主将太子申,使魏国遭受沉重打击。

        齐在马陵之战后国势更强,后来宣王、湣王继承父祖之业保持了东方强国的地位。而魏自马陵战后,次年又败于秦,韩、赵也乘机侵掠魏国土地。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魏二败于齐,再加上与韩、赵斗争,国力大为削弱,这就为西方秦国的东进造成了有利的机会。秦自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二十余年间国力日强,周显王二十九年,秦趁齐败魏之机,一举夺取了魏在河西的大片领地。从此开始了秦东进中原,蚕食诸侯的局面。

        (三)秦的崛起与秦魏战争

        秦的强大起自孝公用商鞅变法。孝公继位时天下形势是“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狄遇秦,屏斥之不得与中原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凋显王十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商鞅于当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公布新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籍,居民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依军功大小受爵,宗室无军功,不得入属籍。奖励耕织,致粟帛多者,免除赋役;怠惰者收其妻子为奴隶。招徕三晋农民垦田;⑤合饼小乡、邑集为大县。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是一场彻底的封建化运动,秦国随着这场运动的推进,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周显王十五年,秦攻占魏国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同时,夺取了韩国的上枳、安陵(今河南鄢陵县北)、山氏(今河南新郑县东北)三地。次年,秦派商鞅攻入魏的河东,一度占领了安邑。周显王十八年,商鞅又围攻魏的固阳(今陕西米脂县)。同年,又在武关(今陕西商县南)修筑要塞以对付楚国。次年,秦迁都咸阳,并东取函谷关。至此,秦已囊括了关中全部领地,控制着东进、南下的函谷关、武关两道雄关,成为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逐步展开了东进的战争。秦国东进的首要障碍是魏国。秦、魏两国的形势是“非魏并秦,秦即并魏。”秦、魏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秦自孝公时起就确立了兼并魏国的战略。

        周显王二十九年,秦乘魏马陵之战失败之机,派商鞅率兵攻魏。魏以公子印为将军,率兵迎敌。在两军相持中,商鞅设计引诱公子印相会并俘虏了他,然后大败魏军。魏惠王见魏军屡败于齐、秦,而国内空虚,无力再战,被迫割河西之地向秦国请和。魏国领土日削,国力更趋衰弱。

        周显王三十年,秦又进攻魏的岸门(今山西河津县南),大败魏兵,俘虏魏将魏错。魏又一次遭到惨败。

        周显王三十一年,秦惠文王即位。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但仍用商鞅之法,继续推行东进攻魏的战略。周显王三十六年,秦惠文王任命犀首(公孙衍)为大良造,率兵伐魏,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大败魏军四万余人,俘获魏将龙贾。次年,魏献阴晋(今陕西华阴县)向秦求和,秦更其名为宁秦。周显王三十九年,秦再次出兵围攻魏国河南的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等地,魏再次割河西土地向秦求和。

        周显王四十一年,秦惠文王任张仪为相。张仪采取“连横”政策,派公子桑率兵攻占魏国的蒲阳(今山西隰县)。然后,张仪又劝惠文王把蒲阳归还魏,并亲自入魏,去游说惠王。经张仪游说,魏国把上郡15县包括少梁一并献于秦。次年,秦归还魏的焦与曲沃。周显王四十五年,秦相张仪派兵攻夺了魏国的陕城。至此,秦、魏两国之间的黄河天险已完全落入了秦国的掌握之中。两年后,秦又攻击魏的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平周(今山西宁休县西)。

        面对强大的秦国,入魏为相的公孙衍倡导“合纵”御秦,得到东方各国的支持。于是,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推楚怀王为纵长,发动一次攻秦战争。义渠乘秦与五国构兵之时,在李帛大败秦军。但五国实际上只有赵、魏、韩三国出了兵,而秦在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将三国联军杀得大败。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利用齐宣王攻燕,三晋救燕的机会,攻夺了魏国的焦(今三门峡市西)和曲沃(今三门峡市西南)。又在岸门(今河南许昌县西北)大败韩军,迫使韩国屈服。

        周赧王七年,秦武王又进攻韩的大县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次年,破宜阳,斩首六万。韩国遭到惨重损失。秦兵还渡河取武遂(今山西临汾县境),修筑了城池。

        周赧王九年,秦昭襄王即位(公元前306年一公元前251年在位)。秦在昭襄王时代是对外大扩张时期,在对魏、韩的战争中,又取得了伊阙大捷和兵伐大梁的胜利。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因为国内发生诸公子争位,国势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齐国孟尝君于周赧王十七年联合魏、韩二国,发动了一次三国攻秦的战争,历时三年,一度攻到函谷关。秦国被迫返回了魏国的河外封陵和韩国的河外武遂,三国始退兵。

        后来,秦昭襄王用魏冉为相。魏冉转而采取争取齐国,打击韩、魏的战略。主动拉拢齐国,齐国为灭宋,也愿对秦和解,任用秦的五大夫吕礼为相,齐、秦两国由对抗转为联合。秦见联齐战略奏效,即转而向韩、魏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周赧王二十年,秦派司马错率兵出武关,由穰邑(今河南邓县北)攻陷魏的襄城(今河南方城县东北)。次年,秦又派兵进攻魏国的解邑(今山西解县),威胁安邑。韩、魏两国即派重兵进军宜阳,企图伺机夺回宜阳,巩固西部疆界安全。

        同年,秦将向寿率兵攻韩的武始(今河南洛阳市西),左更白起率兵攻韩新城(今河南洛阳市南)。次年,韩王僖命公孙喜率韩、魏联军24万人救新城。秦相魏冉向昭襄王推荐白起代向寿为主将。白起为战国名将,他采取出奇制胜的策略,率秦军主力绕道韩、魏联军后方,把韩、魏联军压缩到伊阙山(今河南洛阳市东南龙门)的狭隘地段,一举歼灭,斩杀联军24万人,俘虏韩将公孙喜。并乘势攻占韩在伊洛地区的五座城邑,又涉河攻取魏安邑以东的地区。经此一役,韩、魏两国精锐损失殆尽,无力再战,从此只有听凭秦、齐等大国的摆布。

        秦乘伊阙胜利之余威,于周赧王二十三年攻克韩国的垣(今山西垣曲县东南),次年又夺取了韩国的宛(今河南南阳市)、邓(今河南孟县西)和魏国的轵(今河南济源东南)。公元前290年,韩被迫将武遂(今山西垣曲县东)200里土地献给秦,魏也向秦献出河东400里土地。秦国侵入中原的势力,至此一发不可收拾。

        周赧王四十年,秦在破楚拔郢之后,又以魏冉为将大规模进攻魏国,兵锋直逼大梁。韩王僖见魏如果灭亡,韩亦不能独存,遂命暴鸢为将率兵救援。魏冉又大败韩暴鸢军,斩首四万。暴鸢败走开封。魏冉连克魏国三城,魏王又命芒卯率军迎敌,也被秦军击败。齐襄王见魏连败,担心魏亡齐亦不保,不得已起兵救魏。秦军乘势在大梁北击败齐、魏军,斩首四万。魏不得不再忍痛割温邑向秦求和。次年,魏、赵攻韩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秦派白起率兵救援。白起大败赵、魏联军,斩首15万,魏将芒卯败走。魏被迫再把南阳(今河南修武县)献给秦国,秦兵始退。后来,魏在安僖王时代,由于信陵君救赵成功,一度夺取秦的陶郡(即山东定陶)、灭卫和夺回河外部分土地。但随着信陵君被免职,河外的土地又得而复失。

        周赧王四十九年,秦昭襄王改任客卿范雎为相。范雎曾向秦王献计说:“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于是,自周赧王五十年始,秦大举攻韩,连续四年,先后攻占韩的少曲(今河南济源县东北少水湾)、高平(即向,今河南孟县西)、陉城(今山西曲沃县东北)、太行山以南的南阳、野王(今河南沁阳县),并割断了韩的上党与本土的联系。

        韩在秦频频打击之下,领土日益缩小。至战国末期,领土只剩下阳翟附近十数邑,韩桓王虽有王名,实际上不过一小侯而已。魏国的状况与韩一样,在战国后期,领地只有大梁附近数十邑,不过秦的一郡。

        (四)秦、楚之战

        楚在战国初期,为七强中领地最广大的国家,它“南卷沅湘,北绕颍泗,西包巴蜀,东裹郯淮;颍泗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吞灭吴越以后,拓地东至海,掩有今湖北、湖南、安徽全部及四川、贵州、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之一部,号称富大。但楚国除悼王时用吴起变法,稍稍振作而外,长期走下坡路,直至灭于秦。

        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悼王时,楚连年与三晋交兵。公元前400年,赵、魏、韩伐楚,至乘丘。公元前391年,赵、魏、韩伐楚,在大梁、榆关大败楚军。大梁从此落入魏国版图。楚悼王为改变楚国的不利形势,下令求贤。公元前390年前后,吴起由于在魏国受到排斥,转而投奔楚国。悼王素闻吴起贤,先用为“苑守”。一年以后,任为令尹,主持变法大计。吴起针对楚国的“大臣太重,封君太重”等弊端,实行变法:削减贵族的爵秩等级,平抑贵族的禄食费用,用节省的钱“砥砺甲兵”。裁汰冗官冗员,减少百官禄秩,封君子孙传三世者,即收其爵禄,节省的钱也用来“奉选练之士”。禁绝私门请托,整顿楚国风俗等等。吴起的变法“行之期年”楚国开始强盛,于是南收扬越,北并陈蔡。但是,一则由于吴起变法时间短,二则由于反对变法的贵族势力强大。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死,吴起即被杀,新法亦夭折,所以成效并不显著。此后,楚国“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然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因此,在秦、楚战争中,楚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秦国大规模进攻楚国,始于秦惠文王时。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赵、魏、韩、燕、楚五国推楚怀王为纵长,并由三晋出兵伐秦。但秦在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大败三晋联军。随后,秦采取了先制服韩、赵、魏,然后再回头制服楚国的战略。秦在具体制楚时,又采取了外交欺骗与军事进攻互相配合的方针。周赧王二年,秦派张仪赴楚,离间楚、齐关系,说楚如能“闭关绝约于齐”,秦则献“商淤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得土地,答应了秦的要求,与齐断了交。待楚孤立以后,张仪竟说原答应给楚国的土地仅是商於之地六里。楚怀王受了欺骗,愤怒地派屈句率兵攻秦。而秦国早有军事进攻的准备,即命庶长章率兵迎击。

        周赧王三年,秦、楚两军在华阳(今河南省陕县西丹水以北地区)展开大战,秦大败楚军,俘虏楚将屈句以下列侯及执玮七十余人,斩首八万,并乘胜攻取了楚国的汉中。华阳之败,使楚怀王更加愤怒,再次征发大军反攻秦国。秦、楚两军在蓝田(今湖北钟祥县西北)举行大规模会战,楚又败于秦军。韩、魏两国联军也乘楚军之败南下攻楚,直攻到邓(今湖北省襄樊市北)。秦攻占了楚国的汉中以后,造成了关中与巴蜀联成一片的形势,国势更加强大。

        秦昭襄王为专力进攻楚国,转而对韩、魏采取和平策略。周赧王十三年,秦昭襄王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会见韩、魏之君,并归还了所占魏国的蒲阪,结好韩、魏。次年,即派庶长奂会同韩、魏联军大举攻楚,在重丘(今河南新野县东)大败楚军,斩首二万,杀其将唐昧。周赧王十五年(公元前300年),秦派华阳君再次攻楚,杀楚将景缺,斩首三万。次年,秦又诱骗楚怀王入秦,并予以扣留。怀王被囚以后,客死秦国。楚国立太子横,是顷襄王。楚在秦的一再打击下,国力日益削弱。

        周赧王三十五年,秦利用韩魏在伊阙战后国力尚未恢复,齐国正遭受燕国进攻,赵在秦将白起打击下,连失数城,仅能自保的大好时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楚入郢战役。秦兵分三路大举进击楚国。

        秦将司马错率陇西之兵由蜀地攻克楚的黔中郡,然后分兵由巴郡东下,出巫峡攻击楚郢都西部地区。

        另派一路由武关东下,攻击楚国的汉北及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进入桐柏山。

        次年,秦将白起统率汉北、上庸之军攻取了楚国的鄢(今湖北宜城县东南)、邓(今湖北襄樊市)、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在攻鄢战役中,白起采用水攻战术,引鄢水(又称蛮水)灌城,楚军民死伤数十万,损失惨重。周赧王三十七年,白起率三路大军合围楚郢都,楚军被歼,楚顷襄王夺路东逃,都城随之迁到陈(今河南淮阳县)。楚国经此沉重打击,国势一蹶不振,再无力参与中原抗秦事业。秦国趁势兼并了楚西江、汉、湘、黔之地,在楚郢都设立南郡。

        (五)秦、赵之战

        在秦国败韩、魏,破楚入郢以后,中原惟有北部的赵国保持着强大地位,成为秦东进中原的劲敌。秦、赵之战也就很难避免了。

        赵国的强大始于武灵王(公元前326年一公元前295年在位)时,赵武灵王在周慎靓王三年曾参加韩、魏、燕、楚五国伐秦联军,被秦军击败。次年,赵、魏、韩三国攻秦,又被秦击败,赵损失八万人。同时,赵的北部、东北与西北部还常常受东胡、林胡和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对付三胡和强大的秦国,赵武灵王下决心学习秦国变法图强。周赧王八年,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赵武灵王在大臣肥义等的支持下,说服叔父公子成,在国内变法易服,“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后来,又破原阳改为“骑邑”。新法实行仅短短几年,赵国人民就练成个个矫捷善射的骑手。

        于是,自周赧王九年起,赵武灵王即统率精兵大举进攻中山,经过五年苦战,终于灭掉中山。

        接着,赵国向北击败林胡、楼烦,拓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建立了云中郡、雁门郡,掩有今漠南之地。自武灵王变服骑射以后,赵遂称强于北方,成为列国中的一支劲旅。

        周赧王十六年,赵武灵王自号主父,传位于太子何,是为赵惠文王。惠文王时,赵武灵王曾亲自伪装成使者,入秦探察虚实,准备拟定对付秦国的计划。不幸的是,周赧王二十年,武灵王死于公子章之乱,使赵国抗秦的计划未能实施。

        惠文王也是一位有为之君。他重用名相蔺相如,名将廉颇、赵奢,国富民强,保持了赵的强国地位。周赧王三十二年,廉颇率兵攻取齐的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北)。三年后,赵奢又攻取了齐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周赧王三十九年,廉颇攻占了魏国的几(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次年又攻克了魏的防陵、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二年以后,赵将燕周攻占了齐的昌城(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和高唐(今山东禹城县西南)。《战国策·赵策三》说:“今赵万乘之国也,前漳、滏,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由是观之,赵于天下不轻。”《战国策》此言虽未免有些夸大,但在当时山东六国中,赵确实是秦东进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

        周赧王四十五年,秦派重兵奇袭邯郸西方门户阏与。赵惠文王派赵奢率兵前去援救。老将赵奢采用欺敌之计,伪装畏惧秦军,出邯郸30里安营,但令士卒增筑营垒,准备固守,不准谈论进兵,麻痹秦军。当得知秦军果然中计,麻痹轻敌时,赵奢命令全军以两天一夜的功夫急行军赶到阏与前线,筑成军垒。秦军见赵军突至,仓猝出战。赵奢命赵军厚结阵势,并派一万人抢先攻占北山,居高临下,大败秦军,解除了阏与之围。

        次年,秦派中更胡伤再攻阏与,仍未攻克,无功而还。阏与之败是秦东进以来首次遭到的大败,秦军锋芒受到挫折。

        秦昭襄王见两次未能攻下阏与,就采纳范雎“远交近攻”的建议,改变了直攻赵国的战略,转而先略定韩、魏,做为攻赵的准备。

        周赧王四十七年,秦派五大夫绾伐魏,夺取了魏的怀邑(今河南武陵县),略定了南阳地区。接着于周赧王五十年攻取韩的少曲、高平。次年,秦将白起攻取了韩的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又次年,攻取了韩的南阳(今太行山以南地区)。到周赧王五十三年,白起再夺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县),把韩的上党与本土的联系切断了。

        韩上党守冯亭率上党投降赵国。赵派大将廉颇去防守。廉颇未至,秦军已攻克上党。廉颇便依据险阻扼守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秦将王龅攻击长平。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

        廉颇是员老将,战斗经验丰富,他率军扼守险要。王龄军猛攻赵军前垒,赵军损失一裨将与四尉,但主力军仍坚壁固守。尽管秦军一再挑战侵扰,并攻陷赵军几个前垒,杀了二尉,但赵军主力仍坚守不出,秦军无法进展。两军对峙三年,不分胜败。

        秦见廉颇坚守不出,苦无破赵之计,遂派人至赵行反间计。扬言说:“秦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廉颇易与,且将降秦矣。”赵孝成王也认为廉颇坚壁不出是畏敌,又责备他损失了一些兵力,准备改用赵括取代廉颇。蔺相如进谏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不可用为将。赵王不听。赵括母亲见赵王欲用赵括,连忙上书反对,也说赵括不可用。但赵王执意不从,把他派到了长平。

        秦王听到赵任用赵括为将的消息,就暗地里委任白起为上将军、王龄为尉裨将,传令军中有敢泄露白起为将的机密者,斩首。

        周赧王五十五年七月,赵括来到长平前线。他改变廉颇的部署,更换将吏,率兵出击秦军。秦将白起采取诱敌之计,佯装败走,而组成二支奇兵从后劫击赵兵。赵括见秦军退却以为败走,遂乘胜进击秦军壁垒,而秦垒坚固,赵军无法攻入。秦国奇兵25000人趁势切断了赵军后路,又一支奇兵5000骑把赵军截为两部,阻绝了赵军粮道。白起派轻兵袭击赵军,赵军接战不利,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只好筑垒坚守,等待救援。

        秦昭襄王得到赵军被围的报告,亲自来到河内,下令赐民爵各一级,征发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长平,参加堵截赵救兵和粮食的战斗。

        到九月,赵军被围困已经46天,疲乏饥饿,甚至出现了内部互相杀食的惨剧,就分兵为四队,轮番向秦兵冲击,仍然无法突围。赵括亲率锐卒搏击,被秦兵射杀。赵军大败,40万士卒降秦。白起仅释放了240名年幼战俘,把其余40余万赵国降卒全部用欺诈手段活埋。长平一战,赵国前后损失兵力达45万余人,国力大大削弱。从此在东方六国中再没有一个国家具有能够单独抗击秦兵的力量,这就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白起歼灭赵军后,十月,命司马梗北攻太原(今山西太原县),命王龅攻武安和皮牢(今山西和顺县),亲率主力略定上党地区,准备乘胜攻击赵都邯郸。赵国派人向秦相范雎游说,请求退兵。范雎也忌妒白起的功劳,向秦王进言说:秦兵已经疲劳,请允许韩、赵割地求和,休息士兵吧。秦王遂命秦兵从太原退守上党。白起因此未能获得灭赵大功,所以怨恨范雎,两人产生了隔阂。秦国没能乘长平之胜攻灭赵国,并造成将、相分裂,这是它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重大损失。而赵国则得到喘息的机会,一方面整顿战备,一方面建立了合纵御秦的阵线。

        周赧王五十六年九月,秦再派五大夫王陵率兵伐赵,由上党进攻邯郸。因赵已有准备,所以王陵屡战失利,直至第二年正月,仍无进展。秦派兵增援,又伤亡4000多人。秦昭襄王想重新任用白起为将,白起托病坚辞不出。昭襄王就命王龄代替王陵。范雎又推荐知交郑平安为进攻邯郸主帅。但在赵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秦军进展仍不顺利。

        邯郸被围之后,赵曾派人向楚、魏求救。公元前257年,楚、魏谋救赵国。楚王派春申君救赵,魏安釐王也派将军晋鄙率兵十万救赵。但魏又害怕秦国势力,所以脚踩两只船,命晋鄙军驻扎在汤阴观望。魏相信陵君公子无忌为救赵国,设法盗窃了魏王虎符,假传君命,令勇士椎杀晋鄙,夺取了魏军指挥权。他挑选精兵八万,进击秦军。同时楚春申君也命景阳率军赶到。在赵、魏、楚三军的夹击下,秦军王龀部大败,引兵西退。其后军郑安平部二万人被赵军围住,郑安平被迫率部降赵。赵乘胜夺回太原及上党附近诸地。这就是著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秦在邯郸之战中的失败,使其在中原的威望大为下降,赵、魏、楚诸国仰赖此役挽回了一些颓势。中原诸侯合纵呼声再起,遂有后来信陵君率赵、魏、韩、楚、燕五国联军伐秦之举。但因列国勾心斗角,互不信任,而且秦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形成,所以诸国的合纵御秦战略终成泡影,惟有苟且偷生,一任秦国宰割了。

        (六)齐、燕之战

        齐、燕是接壤的两个大国,齐在今山东偏北的大部和河北东南部。燕国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南部、山西东北角。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正当秦国势力向东发展,公孙衍在山东倡议六国合纵御秦的时候,齐、燕两国竟置合纵大计于不顾,在北方展开了一场争夺和拚杀。这就是齐宣王破燕和燕昭王破齐之战。

        1、齐宣王破燕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燕易王死,子哙立。燕王哙昏庸无能,燕相子之专权。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在鹿毛寿和苏代的劝告下,主动让位于子之。子之当国三年,将军市被和太子平发动兵变谋攻子之。燕国大乱,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市被及太子平战死。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及“北地之众”攻进燕国,仅50天就攻下燕国的都城,燕王哙被杀,子之被俘后,被剁为肉酱。燕国在七国中力量本就较弱,经此打击,势力更为削弱。齐军入燕后,残暴对待燕国人民,引起燕国人民反抗。二年后,齐军被迫撤退。

        中山国也乘机攻击燕国,在中人(今河北唐县西南)打败燕军,杀死燕将。中山王衅命司马赒率三军攻进燕国,“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

        赵武灵王听说燕国大乱,从韩国召来燕公子职,立为燕昭王,派乐池送回燕国。

        2、燕昭王破齐

        周赧王三年,燕昭王即位。昭王发誓向齐国报仇雪恨,卑身厚币以招揽贤才。郭隗虽才能平庸,但他师事郭隗,为其筑宫室而居。一时,天下贤士争相赴燕。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苏秦自东周来归。

        燕昭王尊重贤才,一一委以重任。命乐毅为亚卿,派苏秦为使者,一-奔走于齐、赵、魏国之间。昭王与苏秦密计复兴燕国的外交方略:联赵抗齐。苏秦衔命在齐、赵间游说,主要目的在于破坏齐、赵关系,防止齐国攻燕。苏秦又劝说齐攻宋国,让齐国四面树敌,以造成“弱燕敌强齐”的局势,为着洗雪国耻,昭王伪装屈从齐国,当齐攻宋时,燕派将军张魁带兵二万,接受齐军指挥。张魁被齐湣王杀死,燕昭王连忙向齐国谢罪。

        周赧王二十九年,齐攻灭宋国,拓地至淮北。而这就危害了韩、魏、赵和秦国的利益。于是,以秦为首的赵、魏、韩四国形成了对付齐国的联盟。这正是燕国多年以来所追求的战略目标。

        燕昭王继位后,即“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燕策一》)。经过28年的努力,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国内条件已经成熟。现在,四国倡议伐齐,燕国正求之不得。所以在赵的拉拢下,燕国参加了五国联军,并成为联军的主力。

        周赧王三十一年,燕昭王征发全国军队,命乐毅为上将军,出兵伐齐。秦派尉斯离率兵和韩、赵、魏三师会合。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即统率五国联军攻齐。齐国任命触子为将军,统率所征发的全国士卒迎战。两军战于济西,齐军统帅触子临阵逃亡,齐军大败。齐将达子统率余部继续作战,在秦周(今山东临淄雍门以西)之战中,齐军大败,达子战死。于是,乐毅遣回秦、韩二国军队,分魏军进攻齐占宋国旧地,分赵军攻取河间,亲率燕军长驱直入,攻克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逃经卫、邹、鲁,而后到莒(今山东莒县)。楚国派淖齿率兵救齐,湣王遂任淖齿为齐相。但淖齿杀了滑王,而自己又被齐将王孙贾所杀。

        燕军获得大胜,燕昭王亲到济上劳军,封乐毅于昌国(今山东淄川县东),号昌国君。乐毅乘胜进兵,要求部下“修整燕军,禁止侵掠”并将燕兵分为五路:左军略胶东、东莱;前军循泰山以东至海,略琅邪;右军循河、济,屯阿、鄄连魏师;后军旁北海,以抚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经过6个月战斗,攻下齐城70余座皆划为燕国郡县。齐城所未攻下者,仅即墨和莒二城而已。

        周赧王三十三年,乐毅合并右军、前军包围莒邑左军、后军包围即墨。即墨大夫战死,邑人共推田单为将,率兵民抗击燕军。乐毅见包围两城经年不下,遂下令军队后退九里筑垒围困。乐毅为威服二城人心,下令不得俘获出城之人,赈济贫困者,让城内人民“各复旧县,以安其心”。又经三年,即墨、莒仍未攻克。周赧王三十七年,燕昭王死去,惠王即位,惠王做太子时不喜欢乐毅,齐国乘机进行反间说:“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燕惠王猜疑乐毅,遂令骑劫取代乐毅为统帅。乐毅逃亡到赵国。

        骑劫远不是田单的对手。田单诈言齐士卒害怕割鼻子、掘祖宗坟墓。骑劫即令燕军割齐俘之鼻和挖掘齐人坟墓。结果反而使齐人民愤怒,誓欲死战。田单又欺骗燕军,假意约期投降。骑劫信以为真,更加放松了战备。于是田单收城中牛千余头,披上缯衣,上画五彩龙文,在牛角上绑缚尖刀,在牛尾系上油脂苇束。反攻之夜,把城墙掘开数十穴,燃着牛尾,纵牛出城,选5000士兵随其后冲入燕营。燕军见牛披龙文,尾燃烈焰,触人即死,以为神兵。更兼即墨城上战鼓、金铎,响声震天,燕军斗志全无,大败而走。骑劫被齐兵杀死,田单乘势追逐燕军至河上,将沦陷的70余城皆尽收复。田单遂迎齐襄王(湣王子法章)回到临淄。襄王以功封田单为安平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火牛阵”的故事。

        齐在战胜魏国以后,俨然以东方大国自居,与秦并称东、西帝。但就实力而论,齐并不具备灭掉燕这样一个大国的条件。所以齐宣王伐燕虽然五旬而举,但欲并吞燕国领地则招致了失败。燕昭王发奋图强,谋划洗雪国耻,经过28年的努力,终于破齐。同样,燕也不具备吞掉齐这样一个大国的条件。所以,乐毅未获灭齐全功,而骑劫又终以失败而告终。燕国从此再没有辉煌的举动。齐虽然收复了失地,但从此也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争锋。

        (七)秦北灭义渠、南并巴蜀之战

        义渠在今甘肃、宁夏一带,是西戎中较强大的一支,经常与秦发生冲突。周显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35年),义渠曾在洛水流域打败秦军。四年后,义渠因发生内乱,国力不振,秦庶长操率兵前去平定。周显王四十二年,义渠臣服了秦。秦对义渠的态度是:“中国”无事于秦,秦就向义渠拓地烧荒,进行劫掠。“中国”有事于秦,秦就向义渠出使纳币进行抚慰。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秦大举进攻义渠,攻到郁郅(今陕西省庄阳东)。二年以后,韩、魏、赵等五国攻秦,秦就送给义渠君“文绣千匹,好女百人”,进行拉拢。但义渠君识破了秦国的手段,并不买账,乘势起兵袭秦,在李帛大败秦军,至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击败韩、赵、魏、燕、齐以后,又回头大举攻击义渠,夺取了义渠25城,向西北扩充了势力。

        周赧王四十三年,秦昭襄王在甘泉宫诱杀了义渠王,接着起兵攻灭义渠,尽并其土地,设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巴、蜀与秦接壤,在秦国西南部、物产丰富,是块富庶之地。秦惠文王时,为了向外开拓,张仪和司马错就秦军战略打击方向问题曾发生了一场争论。张仪主张攻伐韩国与周,司马错主张攻击巴蜀。他说:“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诸侯不以为贪。”如果得到巴、蜀,可以从水路通楚,是“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惠文王从其计。这时正逢蜀国与巴、苴二国交战,苴侯向秦求救。秦惠文王遂于周慎靓王五年派张仪、司马错和都尉墨率兵经石牛道入蜀,蜀王率兵到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迎击秦军。秦大败蜀军,杀死蜀王,灭掉蜀国。张仪、司马错乘胜进兵,又攻灭巴国和苴国,俘虏巴王。

        秦并巴、蜀以后,没设郡县,而是实行羁縻政策。“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又封公子通为蜀侯。三年后,蜀相陈庄杀蜀侯。次年,秦武王派甘茂入蜀,杀陈庄。周赧王七年,秦武王又封子辉为蜀侯。七年后,蜀侯子辉反秦。秦昭襄王再派司马错入蜀,杀蜀臣郎中令婴等27人,子辉自杀。次年,秦昭襄王又封辉子绾为蜀侯。周赧王三十年,秦又杀死蜀侯绾。从此结束羁縻政策,在蜀地设蜀郡,任张若为蜀郡守,巩固了对蜀的统治。

        秦北灭义渠,南灭巴蜀,有了一个既富庶又巩固的后方。不但秦兵东进不再有后顾之忧,而且雄踞汉水和长江上游,顺流而东,可以威胁楚国,造成了秦统一天下的又一有利条件。

        (八)秦灭六国

        秦自孝公发奋图强,用商鞅变法以后,国力日益增强。孝公之世,商鞅即伐魏而取河西之地,又夺取楚的武关,掩有关中全域。“孝公既殁,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已掩有大半个中国,奠定了统一中国的雄厚基础。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太子立,是为秦王政。秦王政初年,吕不韦执政。吕不韦继续执行孝公以来的政策:“内立法度,务耕织,修战守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国势已达于极盛,时刻策划吞并六国。公元前237年,秦王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信用客卿李斯。李斯也继续执行孝公以来的政策,向秦王政进献灭六国的大计说:“今诸侯服秦,譬如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②</ZSB120000300164_1/BSPL秦王政做为一代英主,接受了李斯建议,开始规划进行削平群雄,统一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1、秦灭赵

        公元前236年,正当赵、燕发生战争,赵将庞媛带兵攻燕时,秦王政以救燕为名,派王翦、桓齮(yi,音椅)率两路秦军攻赵。第一路由王翦统率,经由上党,攻克阙与和檫阳(今山西左权县)。第二路由桓齮统率,攻取了赵国河间六城,接着又攻取了邺(今河北磁县南业镇)、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两城。赵军也分两路迎击:西路李牧抗击王翦,东路扈辄抗击桓齮。两军形成僵持局面,旋即罢兵休战。次年,赵悼襄王死,子迁立,为幽缪王,是位昏愦的君主。

        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桓齮由南路迂回到扈辄侧翼,攻击邯郸东南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大败赵军,杀了赵将扈辄。赵王乃派李牧南下,进行反攻。李牧军在宜安(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南)和肥(今河北晋县西)两地展开激战,李牧大败秦军,桓齮逃到燕国李牧因功受封武安君。公元前232年,秦王翦再次领兵伐赵,由太原进攻井陉关,并攻击番吾(今河北灵寿县西南)。李牧率军阻击,秦兵无法突破山隘,双方遂罢兵。

        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旱灾,秦乘机大举攻赵。王翦率主力军由井陉关直攻邯郸北部地区,杨端和率河内军进围邯郸。赵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军受阻,无法突破赵军防线。于是,秦国展开外交活动,大搞离间计,派人贿赂赵国权臣郭开,诬陷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昏庸,不辨是非,杀掉李牧,用赵葱和颜聚取代李牧、司马尚为将。秦国取得了战场上未能取得的胜利。次年,秦将王翦大破赵军,杀赵葱,颜聚逃走。秦军攻陷邯郸,俘虏赵王迁,赵灭亡。秦在邯郸建立邯郸郡。

        赵公子嘉率亲族数百人逃亡到代郡(今山西恒山以北地区),自立为代王。秦王政二十五年,秦将王贲领兵伐代,虏代王嘉,灭代。

        2、秦灭韩

        秦王政十一年,正当秦倾全力伐赵时,仅有都城阳翟附近十数城的韩国慑于秦之声威,于秦王政十四年派韩非为使者纳地奉金向秦请降。公元前231年,秦王政派内史腾到韩国受降,房韩王安归秦,把韩地划为颍川郡,韩灭亡。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新郑发动叛乱。秦平叛后,将韩王安处死。

        3、秦灭燕

        秦王政十九年,王翦灭赵后,准备率兵攻燕,大军屯中山(今河北定县)。燕国形势危急。燕太子丹募得壮士荆轲,委为使者,带上秦国追讨的逃亡将军樊于期(即桓齮)的头颅和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固安、新城等地)的地图,佯装请求“举国为内臣”。实则意欲劫持秦王政,逼他交还历年所侵诸侯土地,不然就杀死他,制造混乱。荆轲在秦廷借展开地图之机,把持秦王衣袖以匕首劫持秦王。秦王惊起,袖断走脱。荆轲掷匕首击秦王不中,被捕获肢解而死。秦王大怒,次年派王翦、辛胜率大军攻燕。燕、代两国出兵抵御,在易水西被秦兵击溃。是年冬,王翦大军继续北进,攻克燕国都城蓟。燕王喜与太子丹东逃到辽东。秦将李信率兵追击,燕王喜杀太子丹向秦军求和。秦军停止追击,转而向南击楚。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后,又派王责率兵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4、秦灭魏

        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王贲伐魏,包围魏都大梁。大梁城垣坚固,屡攻不下。王贲乃引黄河、大沟之水灌大梁。经三个月,大梁城崩坏,魏王假出降。王贲杀魏王,灭魏。秦在魏国东地设砀郡。

        5、秦灭楚

        秦破灭赵、韩、魏、燕四国以后,中原北部局势已定,于是掉转矛头南下攻楚。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欲灭楚,问青年将领李信伐楚需要多少兵力,李信答需20万。秦王政又问老将王翦,王翦则说非60万人不可。秦王政以为王翦已老,李信“果断壮勇”,遂命李信及蒙恬为将,率20万大军伐楚。李信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蒙恬攻舆(今河南沈丘县南),大败楚军。李信又破鄢郢,在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会合蒙恬军。楚将项燕乘秦军战胜后放松戒备,跟踪反击,“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泰军损失惨重,退出楚境。次年,项燕拥立昌文君为楚王,在淮南反秦。本来,楚国已同秦约定,献长沙以西土地求和,现在乘胜向秦南郡进攻。

        秦王见李信大败,亲自到频阳(今陕西富平县)请已告老还乡的老将王翦复出,率60万大军,以楚背约为借口,大举伐楚。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军到达陈地以南的平舆一线,即停止前进,构筑堡垒,坚壁不战。楚将项燕也坚守不战,但楚王负刍数遣使令楚军出战,项燕被迫屡攻秦垒不破,乃引军东去。王翦下令追击,大败楚军,在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杀楚将项燕。接着,王翦令秦将蒙武率兵略定楚淮北,而自率大军直捣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公元前222年,王翦陆续平定了楚国江南地,降服了百越,在楚地设置九江、鄣、会稽三郡,楚国灭亡。

        6、秦灭齐

        齐作为东方大国,其时是齐王建在位。他是位昏庸的君主,在秦“远交近攻”政策的影响下,坐视秦翦灭赵、韩、魏、燕、楚五国,既不救援各国,也不修战备自强。公元前222年,秦既灭楚,又转向北击灭燕代。次年,王贲率军由燕南下入齐,大举进攻临淄。齐王建听信齐相后胜计,不战而降,秦虏齐王建。王贲分兵略定齐地,齐灭亡。

        秦自王政即位后,君臣即筹划统一天下大计。秦王政亲政以后,就发动了统一中国的战争。经20年的努力,终于吞并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秦的统一中国,标志着中国旧的奴隶制度的解体和新的封建制度的诞生。从此,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在东方出现了。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