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孙子译注·计篇·第一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计篇·第一 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题 解 《孙子》十三篇,以“计”为首篇。“计”是当时《孙子》所用的范畴,直译为...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篇·第二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作战篇·第二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 题 解 本篇以“作战”命名,紧接“计篇”论述战前计划之后,再论作战问题(古代战争不分战役、战斗,也不论大战小战统...
郭化若孙子译注·谋攻篇·第三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谋攻篇·第三 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 题 解 《谋攻篇》讲的是关于临战前进攻的计谋问题。内容包含:关于全胜的意图;进攻的目标和作战方法;战略指导...
郭化若孙子译注·形篇·第四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形篇·第四 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 题 解 《孙子》用“形”这一概念(范畴)名篇,全篇主要是讲战争的胜败是由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而决定,...
郭化若孙子译注·势篇·第五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势篇·第五 曹操曰:用兵任势也。 题 解 上篇《孙子》用“形”这一范畴名篇,本篇则以“势”名。上篇“形”着重讲客观的物质力量,本篇则主要论述主观指导上出奇...
郭化若孙子译注·虚实篇·第六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实篇·第六 曹操曰:能虚实彼己也。 题 解 “虚实”是《孙子》用这一对对立的范畴为篇名。篇中中心思想,是阐扬虚和实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变化的。...
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争篇·第七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军争篇·第七 曹操曰:两军争胜。 题 解 本篇以“军争’’命名,意指敌我两军争胜(争利),主要论述敌对双方战略展开中互相争取先敌到达或占领战略要地,先敌展...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变篇·第八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九变篇·第八 曹操曰:变其正,得其所用九也。 题 解 本篇讲各种特殊情况的机断措施。“九”泛指多,“变”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篇内内容错杂,先讲五种地形,...
郭化若孙子译注·行军篇·第九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行军篇·第九 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 题 解 本篇主要内容是讲行军、驻军(舍营或露营)和征候判断。大概由于断简,本篇中各段各句秩序有些零乱。 曹操曰...
郭化若孙子译注·地形篇·第十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事地理》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地形篇·第十 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题 解 本篇主要内容:上半是论和作战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孙子把它区分为六种,简称为六形,在作战前必须认真精密...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地篇·第 十一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事地理》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九地篇·第十一 曹操日:欲战之地有九。 题 解 本篇论述进攻敌国时,在不同战地——“九地”的战略问题。所谓“九地”,是指进攻敌国的深浅及所遇到的...
郭化若孙子译注·火攻篇·第十二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特殊战法》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火攻篇·第十二 曹操曰:以火攻人,当择时日也。 题 解 本篇简单地指出火攻对象、火攻器具、火攻时曰及火攻与内应外合。因为在《孙子》成书之前,很少大规模...
郭化若孙子译注·用间篇·第十三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特殊战法》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用间篇·第十三 曹操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 题 解 本篇首先着重论述了解敌人内部情况之重要,但因当时间谍才开始出现,尚欠经验教训。所以只能...
梦溪笔谈·卷十一·行军运粮篇 作者:北宋.沈括 出自————《梦溪笔谈.卷十一.行军运粮篇》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师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
北堂书钞·武功部·一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論兵一 ○論兵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也「老子云○今案見老子偃武第三十一」聖人以興亂人以廢「春秋傳子罕曰夫兵之設久矣聖人以興亂人以廢○今案見襄廿七年...
北堂书钞·武功部·二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講武二 征伐三 ○講武二 春蒐夏苗秋獮冬狩「春秋傳云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武事也杜注曰蒐索擇不取孕者苗為苗除害也獮殺也以殺為名順秋氣也狩圍...
北堂书钞·武功部·三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將帥四 ○將帥四 將者國之命不可詳擇「吳質將論云將者國之命也不可不詳擇不可不審授也○今案陳本俞本并同嚴輯全三國文吳質將論據書鈔引同」將者或之命將...
北堂书钞·武功部·四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謀策五 號令六 ○謀策五 謀謨為劍戟策略為旌旗「陳思王征蜀論云今將以謀謨為劍戟策略為旌旗師徒不援藉力天師○今案陳本俞本同百三家征蜀論策上有以字師徒...
北堂书钞·武功部·五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陣七 騎八軍容九 兵勢十 ○陣七 善師者不陣「穀梁傳云善師者不陣徐邈注春威以屈姦謀禦眾人之善也○今案見莊八年玉函山房輯徐注脫此因陳俞本所引不同也」善...
北堂书钞·武功部·六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攻戰十一 ○攻戰十一 戰勇氣「左傳曰戰於長勺公將鼓之曹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退公...
北堂书钞·武功部·七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剋捷十二 守備十三禦邊十四 降伏十五功勳十六 ○剋捷十二 王封京觀以懲淫慝「左傳云楚子云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於是乎有京觀以懲淫慝杜預注曰鯨鯢...
北堂书钞·武功部·八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牙十七 旗十八旌十九 旄二十幡二十一 麾二十二旒二十三 ○牙十七 取象太一「吳志云黃武八年黃龍見樊口於是權作黃龍大牙令胡綜作賦曰乾坤肇立三才是生狼弧...
北堂书钞·武功部·九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鼓二十四 金鉦二十五鐃二十六 鞞二十七鐸二十八 角二十九兜鍪三十 眊三十一鎧三十二 盾三十三 ○鼓二十四 為五兵長「京房易占云鎮星於兵為鼓於經為易易為五...
北堂书钞·武功部·十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劍三十四 ○劍三十四 帝王臨朝「曹植雜詩云美玉生盤石寶劍出龍淵帝王臨朝服秉此威百蠻厯不見貴雜揉刀間○錢氏校旁勒見貴八字非也今案百三家本陳本皆脫此...
北堂书钞·武功部·十一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刀三十五 匕首三十六戈三十七 矛三十八 ○刀三十五 利用衞身以威弗治「魏文帝百辟寶劍銘云於鑠良刀胡練亶時利用衞身以威弗治○錢氏校篇改銘今案類聚六十初學記廿二御覽三百四十六引皆作...
北堂书钞·武功部·十二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戟三十九 矟四十鉤四十一 斧鉞四十二殳四十三 棒四十四彈四十五 ○戟三十九 神名大將「太公兵法云戟神名大將○洪氏校明改名今案御覽三百五十二引太公兵...
北堂书钞·武功部·十三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弓四十六 弩四十七箭四十八 ○弓四十六 前聖制弓「李尤弓銘云放自近古發意所覩前聖制弓後世造弩機牙發矢執破虜呂氏春秋云羿作弩注曰揮黃帝臣也孫卿子云...
北堂书钞·武功部·十四 作者:虞世南 出自————《北堂书钞·武功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祕書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廣陶校註箭筒四十九 步?五十射捍五十一 柝五十二鹿角五十三 攻具五十四勒五十五 鑣五十六羈五十七 鞍五十八障泥五十九 珂六十馬鞭六十一 ○箭筒四十九 仲秋獻箙...
艺文类聚·兵部·武部 作者:唐·欧阳询 出自————《艺文类聚·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将帅 战伐 ◇将帅 《春秋元命苞》曰:上天一星为郎将。 《六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出隘塞,犯泥涂,将必下步,士卒皆定,将乃就舍,炊者皆饱,将乃敢食...
艺文类聚·兵部·军器部 作者:唐·欧阳询 出自————《艺文类聚·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牙 剑 刀 匕首 铗 弓 箭 弩 弹 槊 ◇牙 《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精,凡始竖牙,必以刚日,刚日者,谓上剋下也,立牙之日,吉气来应,大胜之徵,《黄帝出军决》曰:始立牙之日,旗幡...
清史稿·兵部·兵一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一 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太宗征藩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强。圣祖平南服,世宗征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为主,而辅之以绿营。仁宗...
清史稿·兵部·兵二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二 △绿营 绿营规制,始自前明。清顺治初,天下已定,始建各省营制。绿营之制,有马兵、守兵、战兵。战守皆步兵。额外外委皆马兵。综天下制兵都六十六万人,安徽最少,闽、广以有水师故最多,甘肃次之...
清史稿·兵部·兵三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三 △防军陆军 防军初皆召募,於八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於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徵戍,咸出於此。若乾隆年台湾之役,乾、嘉间黔、楚征苗之役,嘉庆间川、陕...
清史稿·兵部·兵四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四 △乡兵 乡兵始自雍、乾,旋募旋散,初非经制之师。嘉庆间,平川、楚教匪,乡兵之功始著。道光之季,粤西寇起,各省举办团练,有驻守地方者,有随营征剿者。侍郎曾国藩以衡、湘团练讨寇,练乡兵为勇...
清史稿·兵部·兵五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五 △土兵 土兵惟川、甘、湖广、云、贵有之,调征西南,常得其用。康熙间,莽依图战马宝於韶岭,瑶兵为后援。傅弘烈平广西,亦藉土兵义勇之力。乾隆征廓尔喀,调金川土兵五千,讨安南,以土兵随征。傅...
清史稿·兵部·兵六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六 △水师 水师有内河、外海之分。初,沿海各省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辖境虽在海疆,官制同於内地。至光绪间,南北洋铁舰制成,始别设专官以统率之。 其内河水师,天聪十年,自宁古塔...
清史稿·兵部·兵七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七 △海军 中国初无海军,自道光年筹海防,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同治初,曾国藩、左宗棠诸臣建议设船厂、铁厂。沈葆桢兴船政於闽海,李鸿章筑船坞於旅顺,练北洋海军,是为有海军之始。而甲申马...
清史稿·兵部·兵八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八 △边防 中国边防,东则三省,北则蒙边,西则新、甘、川、藏,南则粤、湘、滇、黔,而沿边台卡,亦内外兼顾,盖边防与国防并重焉。兹分述之:曰东三省,曰甘肃,曰四川,曰云南,曰广东,曰广西,曰...
清史稿·兵部·兵九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九 △海防 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益重。海防向分南北洋。山东烟台归北洋兼辖。闽、浙、粤三口,归南洋兼辖。兹取沿海各省有海防者分述之:曰东三省,曰直隶,曰山...
清史稿·兵部·兵十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十 △训练 清代训练军士,综京、外水陆各营,咸有成规。而历朝整军经武之谕,则随时训练,因地制宜。兹分述之。 其定期训练者,为领侍卫府三旗亲军训练之制,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每月分期习骑射...
清史稿·兵部·兵十一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十一 △制造 清代以弧矢定天下,而威远攻坚,亦资火器。故京营有火器营鸟枪兵之制,屡命各省防军参用枪炮。初皆前膛旧制,继购欧洲新器。其后始命各省设局制造。制造之事,实始天津。当咸、同间,中...
清史稿·兵部·兵十二 作者:赵尔巽 出自————《清史稿·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十二 △马政 清初沿明制,设御马监,康熙间,改为上驷院,掌御马,以备上乘。畜以备御者,曰内马;供仪仗者,曰仗马。御马选入,以印烙之。设蒙古马医官疗马病。上巡幸及行围,扈从官弁,各给官马。...
新元史·兵部·兵一 作者:民国·柯劭忞编撰 出自————《新元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一 △宿卫之制佥军之制 军户 蒙古起朔方,兵制简易。部众自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尽佥为兵。非其部族者,谓之探马赤军。及取中原,佥民兵谓之汉军。得宋降兵,谓之新附军。 世祖至元七...
新元史·兵部·兵二 作者:民国·柯劭忞编撰 出自————《新元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二 △镇戍 元初用兵四方,凡险要之地,则留兵戍之。然因时建置,旋即裁罢,故其事无可考。 中统元年五月,诏汉军万户各于本管新旧军内摘发军人,备衣甲器仗,差官领赴燕京近地屯驻。万户...
新元史·兵部·兵三 作者:民国·柯劭忞编撰 出自————《新元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三 △马政 蒙古,游牧之国,札木合称太祖之强曰,有骟马七十二匹。王罕饮青马乳,太祖尤慕羡之。盖国俗如此。 世祖混一之后,牧马之地,东越耽罗,北逾火里秃麻,西逾甘萧,南暨云南。又...
新元史·兵部·兵四 作者:民国·柯劭忞编撰 出自————《新元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四 △军粮站赤急递铺弓手打捕鹰房 元初用兵四方,士卒以私财自赡,贫者助以贴户。故上元养兵之费,而兵易足。至世祖定军户之籍,凡蒙古、探马赤、汉军,皆月给米五斗、盐一斤,别以米四斗赡其...
明史·兵部·兵一 作者:清·張廷玉等撰 出自————《明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一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衞所。外統之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而上十二衞為天子親軍者不與焉。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衞所軍領之;既旋則將上所佩印,官軍各回衞所。蓋得...
明史·兵部·兵二 作者:清·張廷玉等撰 出自————《明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二 衞所 班軍 太祖下集慶路為吳王,罷諸翼統軍元帥,置武德、龍驤、豹韜、飛熊、威武、廣武、興武、英武、鷹揚、驍騎、神武、雄武、鳳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衞親軍指揮使司。革諸將襲元...
明史·兵部·兵三 作者:清·張廷玉等撰 出自————《明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三 邊防 海防江防 民壯士兵鄉兵 元人北歸,屢謀興復。永樂遷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統以後,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亘萬里,分地守禦。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
明史·兵部·兵四 作者:清·張廷玉等撰 出自————《明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四 清理軍伍 訓練 賞功 火器 車船 馬政 明初,垜集令行,民出一丁為軍,衞所無缺伍,且有羨丁。未幾,大都督府言,起吳元年十月,至洪武三年十一月,軍士逃亡者四萬七千九百餘。於是下追捕之...
元史·兵部·兵一 作者:明·宋濂等撰 出自————《元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一 兵者,先王所以威天下,而折奪姦宄、戡定禍亂者也。三代之制遠矣,漢、唐而下,其法變更不一。大抵用得其道,則兵力富,而國勢強;用失其宜,則兵力耗,而國勢弱。故兵制之得失,國勢之盛衰繫焉。 ...
元史·兵部·兵二 作者:明·宋濂等撰 出自————《元史·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二 宿衛 宿衛者,天子之禁兵也。元制,宿衛諸軍在內,而鎮戍諸軍在外,內外相維,以制輕重之勢,亦一代之良法哉。方太祖時,以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朮為四怯薛,領怯薛歹分番宿衛。及世祖時...